“十三五”期間,我國新簽11份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已累計覆蓋54個國家和地區;國內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在讀學生已超過30萬人,我國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合作方;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12月22日,教育部舉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六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的發展成就。
“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我國教育對外開放在新時代中奮進、在大變局中前行,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邁上了新的臺階?!苯逃繃H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主任說。
完善頂層設計,強化人才培養
“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快形成并完善教育對外開放的頂層設計?!疤貏e是今年5月出臺的《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突出‘加快’和‘擴大’,強調‘提質’和‘增效’,體現了教育對外開放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主動作為?!?/span>
教育部、廣東省出臺了《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發展規劃》,大灣區國際教育示范區建設全面啟動。同時,長三角地區、雄安新區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藍圖也在加緊謀劃。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也加快了開放步伐,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永久落戶貴州,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覆蓋東三省和7個中西部省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對外開放局面進一步形成。
“人才培養始終是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發力點?!毕嚓P人士介紹,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占比近八成(79.9%)。
與此同時,通過引進國外高水平教育資源,進一步豐富國內高等教育資源供給。圍繞“雙元制”模式深入開展中德職業教育合作,推動完善現代職業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加大制度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改革中外合作辦學準入審批制度,“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共審批和備案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580個,其中本科以上356個。目前,國內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在讀學生已超過30萬人,我國已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合作方。
“過去5年,我們為約8萬名公派留學人員辦理了派出手續?!苯逃苛魧W服務中心主任說,“留學人員在外安全和合法權益問題是我們服務工作的重點,5年來,‘平安留學伴你行’系列宣傳推廣活動參與人數達1147萬人次,‘平安留學’理念逐漸深入人心?!?/span>
“教育民間交流以需求為導向,堅持穩中求進,民間教育交流合作的影響力提升?!敝袊逃龂H交流協會秘書處秘書長介紹,“十三五”期間,通過與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澳大利亞八校聯盟等世界知名教育組織和機構深度合作等,中外院校合作得到深化,國家“工匠之師”創新團隊境外培訓計劃、魯班工坊建設聯盟等工作開展順利,高職院校境外辦學活動進展良好。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對教育對外開放的一場大考。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和駐外使領館教育部門迅速行動、全力應戰,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眲⒅魅握f,截至目前,在內地的港澳臺師生零感染,在華外國留學生確診病例已動態清零。教育部配合外交部等部門安排臨時航班接回確有困難的留學人員。此外,為緩解疫情導致的出國留學受阻問題,教育部推動94個中外合作舉辦的大學、機構和項目臨時擴招,共錄取3031人。
深化人文交流,打造“留學中國”品牌
“來華留學方面,注重打造‘留學中國’品牌,講好中國故事?!背碳邑斦f,5年來,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在10多個國家22個城市舉辦“留學中國”教育展22場,參展中國院校累計460所次?!傲魧W中國”教育展有力促進了我國教育對外開放和來華留學事業的發展。
“來華留學聚焦提高質量,出臺了《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等文件,規范高校接受國際學生的資格條件,來華留學質量規范與監管體系不斷完善,來華留學生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來華留學學歷生比例達54.6%,比2016年提高7個百分點?!?/span>
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成為一大亮點。2019年在我國學習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占比達54.1%;同年,中國與俄羅斯雙向留學交流人員規模突破10萬人,提前一年實現兩國元首確定的目標?!笆濉逼陂g,我國新簽11份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已累計覆蓋54個國家和地區。
劉主任介紹,教育部持續推進港澳臺教育交流,增進國家向心力?!笆濉逼陂g,具備港澳臺學生招生資格的院校超過400所,其中具備研究生招生資格的院校達225所?!笆濉逼陂g,高校共培養港澳臺學生約4.5萬人。內地與港澳中小學、幼兒園締結姊妹學校累計超過2000對。
與此同時,“十三五”期間,教育部積極承辦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各領域簽署協議133項,有力服務了外交工作大局。
語言交流也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了解,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十三五”期間全球參加HSK(中文水平考試)、YCT(中小學中文考試)等中文水平考試的人數達4000萬人次,劉主任表示,“這表明國際中文教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推進全球教育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十三五”期間,我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是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
“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我國高度重視教育減貧國際合作,一方面,通過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機構合作開展農村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和質量提升項目、兒童早期教育與發展項目,為國內教育脫貧攻堅助力;另一方面,積極分享我國教育脫貧經驗做法,為教育減貧國際合作賦能?!?/span>
在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的過程中,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亮點頻現。據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先后舉辦了第二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2016)、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會(2017)、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2018)、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2019)、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2020),圍繞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職業教育等與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密切相關國際教育領域熱點和前沿議題,積極同國際社會分享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與此同時,我國積極提供國際公共產品,為世界教育發展貢獻中國力量。5年來,我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設立的長城獎學金共資助來自82個國家的291名學生來華學習。連續實施中非信托基金項目惠及10個非洲國家,在支持項目國教師培訓、提升教育質量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國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平臺積極與國際社會分享中國教育領域有效進行疫情防控、開展大規模線上教學、實現“停課不停學”的經驗,積極向國際社會推介我國優質在線教育資源和平臺,并向非洲國家提供一批免費優質線上資源,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
“我國積極參與全球2030年教育目標實施,是該行動指導機構——2030年教育指導委員會成員,也是2030年教育監測指標技術合作組和教師工作組等工作機制成員?!?5年來,我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多個合作平臺,依托有關高校和地方合作設立了國際高等教育創新中心、國際工程教育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系學校網絡國際中心和教師教育中心等4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類機構,在華設立的教育類二類機構達到5個。
劉主任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規劃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遠景目標,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任務目標,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教育部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謀劃好“十四五”時期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